首页  中心概况  队伍建设  学术研究  人才培养  合作交流  制度建设  时事资讯  关于贝宁 
 
Content
当前位置: 首页>>时事资讯>>正文
 
 
首届中国非洲研究年会之青年论坛
2020-12-13 16:40  

2020年12月13日    来源:中国非洲研究院

 

   2020年12月5日,首届中国非洲研究年会暨“新冠疫情下的非洲形势及走势”学术研讨会第五分会场和第六分会场分别在在中国历史研究院焕章厅和郑和厅举行。这两个分会场是此次年会专设“非洲研究青年论坛”。江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行政副院长,马达加斯加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陈莉娟,重庆交通大学人文学院贝宁研究中心副主任唐娟,中国非洲研究院社会文化研究室主任刘乃亚、重庆师范大学东非研究中心主任曾雪梅分别担任两个分会场四个时段的主持人。中国非洲工业合作发展论坛秘书长程志刚,云南大学非洲研究中心副主任梁益坚,云南大学非洲研究中心李湘云助理研究员、中国非洲研究院袁武副研究员分别担任四个时段的评论人。

 

   云南师范大学地理学部非洲地理与资源环境研究院助理研究员胡洋,从酋长政治的角度解析撒哈拉以南非洲非洲传统土地制度。他认为,非洲传统土地制度在今天非洲大陆依然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由于非洲各国土地产权并不清晰,所以导致产权纠纷和矛盾不断。民族独立后的非洲国家陆续接受了新自由主义革命,但也承认了传统土地制度的在非洲的功能和作用。目前非洲大部分国家都继承了西方的多党制,但是酋长政治在非洲大陆依然具有强大的政治影响力和作用。酋长通过控制土地,并与政党结盟就会影响选举。地方管理不足,酋长可发挥直接作用来解决当地的土地纠纷。土地纠纷导致武装冲突不断,酋长在维护地方安全和治安有重要作用。很多国家的酋长都担负收税职责。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非盟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云蔚认为,埃塞俄比亚新自由主义思潮对该国政治的影响很大。从历史角度来看,埃塞俄比亚新自由主义思潮发展分为三个阶段,2018年阿比上台属于第三阶段。阿比上台后经济新自由主义思潮的发展逐渐增多。但西方对该国到目前为止所达到的成就并不满意,许多西方的非政府组织和美国国务院继续淡化和抹杀埃塞俄比亚的成功,持续对该国施加压力。新自由主义继续淡化和抹杀埃塞俄比亚的发展项目,仅仅因为埃塞俄比亚没有得到新自由主义体系的认同就已经开始实施新自由主义了。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非盟研究中心还针对埃塞俄比亚新自由主义思潮的发展和影响力对埃塞俄比亚民众进行了相关抽样问卷调查。


   国际关系学院讲师崔璨认为,塞内加尔青年就业现状具有典型性。虽然塞内加尔失业率下降水平好于世界失业率下降平均水平,但是塞内加尔就业情况依然存在问题。塞内加尔实际失业人群的数量并没有被统计到数据里。塞内加尔存在就业不平衡,城市地区的就业情况好于农村地区,男性青年失业率要低于女性青年失业率。塞内加尔就业不足问题远大于失业问题,潜在的劳动力却找不到工作,这与该国教育落后、政府公信力低有关。目前塞内加尔政府设立了职业技术培训和专项基金,在促进妇女就业方面发挥了很大作用。 

 

   西北大学中东研究所讲师曹峰毓在《几内亚湾海盗问题探析》中,梳理了几内亚湾海盗问题的历史、现状,分析了其犯罪目标,指出几内亚湾海盗现已发展为兼具反政府武装、犯罪团体与社区建设参与者三重身份的矛盾复合体。

 

   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助理研究员宛程分析了图阿雷格人叛乱的历史、原因、萨赫勒化表现,以及对地区安全的影响,指出不同恐怖组织使得萨赫勒地区安全局势复杂化。

 

   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助理研究员温美珍在《链接地方到全球:义乌城市品牌化之路》中分析了中国城市品牌化的特点,并以义乌为例,讲述了义乌如何通过多种品牌化策略,实现了从县级市到世界超市的演化。

 

   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非洲研究所的博士生高天宜在《革命与反革命:桑给巴尔独立前党派斗争》,分析了桑给巴尔独立前各政党特点、党派间的分化重组、党派斗争,指出民族主义对立下忽略的事实是:桑给巴尔文化是非洲人、阿拉伯人与欧洲人共同作用下的文化;身份认同的统一存在弊端,它会剥夺非官方群体的政治权力。


   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博士生徐哲在《包容与排斥:坦桑尼亚民族国家建构过程中的种族关系研究》中指出,在多民族国家,政府良好的施政能力是构建种族和族群和谐的重要条件;创造并强化民族和国家认同,取代部落、族群、宗教和种族认同,消解地方主义,是建立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有效途径;民族主义的包容性和排他性是同时存在的,应放在具体的历史背景中去评析。 

 

   浙江师范大学中非国际商学院副教授黄玉沛认为,非洲国家债务相关数据的来源渠道相对多元化,主要渠道有八个,分别是非洲各国政府官方机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DSF和DSSI、世界银行的CPIA、非洲开发银行、联合国非洲经济委员会、美国霍普金斯大学高级国际研究学院中非研究倡议、美国援助数据库和英国反贫困组织禧年债务运动。评估非洲国家债务相关数据的质量,需要定义不同的质量维度。

 

   北京外国语大学阿拉伯学院讲师黄超在《重启全球化——埃及经济增长的新机遇》中,分析了旅游业、工业、苏伊士运河三方面为埃及带来的发展机遇,同时指出能否通过这几方面的发展实现埃及的经济增长,和全球形势息息相关。

 

   北京外国语大学非洲学院非洲地区研究教研室主任王婷在《非洲区域经济组织成员身份重叠现象与消解路径》中,论述了非洲区域性经济组织及非洲国家成员身份重叠现状,指出这种重叠现象对成员国弊大于利,特别是从法律角度,并提出了解决路径。

 

   长沙理工大学讲师刘明萍在《论RCEP对中非经贸一体化发展的启示》中,分析了国际治理机制的发展趋势与RCEP,以及中非经贸一体化发展现状,指出中非经贸一体化的发展可以借鉴中国-东盟的合作模式,立足于已经形成的双边基础,尝试初步的多边化,约定合理的适应期,再进入全面法制期,同时充分发挥中国电子商务发展的优势,帮助非洲建立统一的电子商务平台。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研究员张泰伦认为共建数字新丝路符合中非共同的需要。中国已走出了一条符合自己实际情况的数字化转型之路,并在推动社会发展、建设数字经济、促进数字化治理等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就。他认为中非合作推进数字新丝路建设有利于双边关系高水平发展。

 

   湘潭大学中非经贸法律研究院讲师刘功奇通过梳理中国与东非贸易之间纠纷的解决现状,从贸易纠纷仲裁的角度分析双方投资贸易纠纷的可行性,并提出了完善中国-东非投资贸易纠纷仲裁的思考。

 

   浙江师大非洲研究院助理研究员肖瑾从西方援助的发展演变探讨西方援助的有效性。她认为西方的援助有两大趋势:从援助有效性向发展有效性转变;从全政府方法向全社会方法转变。

 

   中国非洲研究院田牧野博士认为,从社会分层理论视角分析疫情对非洲治理带来的严峻挑战,如资源分配、社会冲突加剧、失业和区域关系紧张等,并建议通过援助资源公平分配、大国承担相应责任、多边主义等措施加以解决。


   西北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赵娜从法国殖民非洲的角度探讨了法国当前的非洲移民潮的影响,她从移民数据入手,认为法国当前问题并非移民所致,而是社会矛盾集中爆发的反映。法国的移民危机并非移民人数增加带来的移民危机,而是其父权式殖民主义政策带来的双向后果。 

 

   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博士研究生曹道涵从中国与坦桑尼亚交通领域合作的现状着手,分析了中坦交通合作的挑战与问题,并对未来双方交通领域合作提出了自己的思考建议。

 

   中国非洲研究院博士研究生鲍家政通过考察中国、巴基斯坦和非洲之间的历史关系,指出巴基斯坦与非洲关系发展具有较强的互补性,认为在“一带一路”倡议下巴基斯坦与非洲关系发展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中国非洲研究院博士研究生李昭颖认为虽然东非国家在发展数字经济方面存在挑战,但是在发展数字经济方面已经具有一定基础,并且有发展数字经济的强烈需求。她认为,在双循环格局下,中国和东非国家之间在数字经济合作领域有着巨大机遇。

 

   云南师范大学地理学部硕士研究生徐永香通过显示性优势指数和出口市场相似性指数两个指标分析中、美、印、日四国对非贸易的优劣势。中、美、印、日之间对非贸易不存在同质恶性竞争的态势,反而具有巨大的合作空间,各国应携手合作共同推动非洲发展。

 

   北京师范大学文化创新与传播研究院讲师王立刚梳理了外国来华留学生的历史。他指出,来华留学生是我国文化传播的独特资源,这一群体“他者镜像”在弘扬中华文化、展现中国形象、解读中国政策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他认为中国应统筹谋划出国留学和来华留学,综合运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

 

   上海外国语大学斯瓦希里语专业主任马俊、讲师宁艺联席发言介绍了国内斯瓦希里语专业发展的基本概况以及相关语言文化交流的基本情况,并从疫情的角度出发分析了在不同语言文化之间如何建构理性对话空间,并从斯瓦希里语本土知识构建的角度出发探讨扎根非洲研究。

 

   广西大学讲师谢德富指出当前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出国,成为新移民。他以阿尔及利亚调研的情况为案例探讨新移民在适应外国文化时面临的诸多挑战,并提出了应对适应异国文化的对策建议。

 

   成都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陈宁以加纳为案例探讨了企业伦理在加纳企业管理中的作用,从企业微观层面探讨提高跨国企业效率的可能。

 

   成都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向光明以加纳为案例探讨了非洲国家来华留学生回国职业和就业满意度,其中回国留学生就业率和薪资都达到较高的水平。

 

   成都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项祎麟以加纳为样本探讨西非国家授权型领导对工作绩效的非线性影响研究。授权型领导是一种授予员工自主权、内部动机、责任和独立的领导风格,而加纳人不愿意接受授权,而是更愿意听从领导的命令。授权型领导是否会提升员工绩效,仍需进一步实证研究。

 

   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硕士生钱一平以阿拉伯裔东非人提普·提卜的形象祛魅为例解构西方殖民话语与帝国整体霸权下对他者形象的塑造。他认为西方不同历史阶段对于提普·提卜形象的不同塑造是出于服务各个历史时期的自身利益需要,是一种文化与话语霸权的一种表现。

 

Close Window
Copyright 2018 贝宁研究中心-Benin Research Center All Rights Reserved